力促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壮大,多元资金保障网正加速形成。据悉,央地多方正加紧开展新一轮培育工作,支持中小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的发展道路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万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针对企业融资需求,财税金融等支持举措将齐发力,包括百亿元奖补资金、股权融资、挂牌上市等多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完善。
多位受访专家表示,系列惠企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,但仍需进一步发力开展精准化服务,包括拓展直接融资渠道、完善动产融资管理机制等,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,进一步激发其经济增长活力。
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壮大扩围
工信部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初,我国培育了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596家单项冠军企业,带动了各地培育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3.7万家,入库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1.3万家。
在此基础上,央地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轮培育工作。工信部日前组织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工作,并提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,推动技术、人才、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。地方上,近期包括北京、湖南、青海、新疆、黑龙江在内的多地密集公布新一批培育企业名单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等成为重点培育方向。
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发力。据悉,“十四五”期间,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,形成“百十万千”专精特新企业群体,通过“双创”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,培育十万家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万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以及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在资金保障上,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在“十四五”时期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,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织密多元资金保障网
针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“融资难”问题,多元资金保障网正进一步完善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通过部省联动目前已有29个省市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。金融支持上,银保监会日前进一步明确,对掌握产业“专精特新”技术、特别是在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小微企业,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,及时给予资金支持。此外,包括上海农商银行、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正面向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。
值得注意的是,鼓励挂牌上市为相关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。例如广东提出,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、新三板等,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加快拓展直接融资渠道
在专家看来,随着一系列惠企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,但仍需要发力改善相关企业的融资环境,拓展直接融资渠道、完善动产融资的管理机制。
“从融资情况来看,股权和债券融资对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仍有不足。同时动产融资发展较慢,管理机制上不顺畅,如应收账款融资面临棘手的确权问题等,导致企业虽有融资需求却无融资能力。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李杨表示。
对此,李杨建议下一步一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,加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,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登陆创业板、科创板、新三板等。二是发展科技贷款,建立科技信贷产品体系,开展信用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、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。三是推行普惠型贷,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,对在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给予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。
据《经济参考报》